第 3 章(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过了两天,刘铭宇将林若叫到办公室:“下周六我要去北京参加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你帮我准备一篇发言稿,内容包括几部分,宏利的介绍、宏利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宏利在互联网行业的项目经验。我会发一些资料给你参考,你可以问马总看他还有没更具体的项目资料。”

“好的。”

“主办方给我的演讲时间是多长?”

“20分钟。”

“按照这个时间准备。”

接到新任务,林若不敢轻视,她没有写过发言稿的经验,但自我感觉文笔还可以,有一点底气。

刘铭宇发来的资料挺详细,有公司的简介,有公司投资的互联网项目的报告,有解读互联网行业的专业文章。林若花了半天时间研读,按照刘铭宇提的大纲将几部分内容列上去,写了个开头结尾,统一全文的用词,将完成的发言稿读几遍,修改了几个不通顺的地方。

林若琢磨着发言稿应该还可以再完善一些,但想到刘铭宇肯定会提不少意见,先发过去给他看。邮件发出去后林若桌上的电话很快响起:“林秘书,来我办公室。”

听着刘铭宇的声音有几分不高兴,林若心里咯噔一下。走进办公室,刘铭宇的脸色果然不好看,英俊的面孔罩上一层寒意,“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您说。”林若诚惶诚恐地站着。

“这份发言稿是你尽你最大努力做出来的吗?”

林若有点不理解刘铭宇话里的意思,她迟疑了一会儿没有马上回应。

“你发给我的这篇稿子是你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东西吗?”刘铭宇有些不耐烦了,语气加重问道。

虽然不明白刘铭宇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林若如实答道:“不是。”

“我希望给下属交付的每一项工作,提交给我的都是你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的成果。上面给你的每一项事情,你在提交成果之前要想想自己这是不是自己能做出的最好的东西,只要在自己看来,还要一丝改进的空间,都要把它再完善。我不是你的小学老师,你随便做的东西交上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意见。”

林若在刘铭宇的一顿训斥下脸都红了,“对不起,以后我会认真对待您交付的每一项工作。”

“这不仅是我对下属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你是为公司打工没错,但是只有对每一项工作都用尽自己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和资源去完成,才能不断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很快地进步,你的上司也会看到你的努力。”

“您说得很有道理,我学习了。”刘铭宇的一番话说得林若很惭愧。

“你回去把发言稿再改改,我不给你提意见了。你交给我之前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你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东西,如果是,再交给我。以后我让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是这样。”

“好的,刘总。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林若郑重其事地表态。

“幸亏你说的实话,如果你告诉我你这是你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东西,那我不会说教你,我会立马让你走人。我不希望我的秘书只能写出这种水平的稿子。”刘铭宇在林若临走出办公室之前加了一句。

险些被炒鱿鱼,林若垂头丧气地回到位置上。细想刘铭宇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自己写这篇发言稿只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了一篇东西,虽然觉得有修改的空间,但是没有费心思去想怎么完善,而是发给刘铭宇,指望刘铭宇提意见。换做自己是刘铭宇,如果下属做事情不追求完美,总是需要自己指点,自己也会不满意。看来在刘铭宇手下工作,丝毫的懈怠都要不得。

这次刘铭宇只是抛出一句模糊地如同抽象派绘画的“你交给我之前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你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一点的具体意见也没提。一想到如果再提交的发言稿没达到刘铭宇期望的水平,自己可能就会直接被炒掉,林若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事到如今,除了想办法将发言稿尽量完善,林若也没别的退路。她强压心中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思考如何修改发言稿。自己并没有写过这类发言稿的经验,在准备之前,应当搜集一些同类型的发言稿材料,学习人家的叙述方式和题材选择,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感觉去写作。

林若在网上搜索往年论坛的发言稿,花了两个小时,切换不同的关键字,将能找到的发言稿或演讲实录整理成一个汇编。看了别人的发言稿,林若发现自己准备的稿子更像一篇中规中矩的新闻稿,主要是材料的堆砌,干巴巴的,缺乏深度和亮点。将网上搜集的发言稿通读几遍,林若不仅对这类发言稿的写作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对股权投资行业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读完搜集的材料,林若打电话问马总要公司投资项目的资料:“马总,刘总下周去参加股权投资的论坛,让我准备一篇关于互联网行业投资的发言稿,他说您那儿有一些参考资料,不知您方不方便发给我学习学习?”

“我在外面出差,晚上回去发给你。”

“好的,多谢马总。我写完以后能不能麻烦您帮忙提提意见?”林若趁机说。

“没问题。”马总答应得很痛快。

马总发来的资料比刘铭宇提供的更详细一些,除了有公司已投资项目的报告,还有立项和调研的项目资料以及互联网行业的研究报告。林若看了两三遍收获不小,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她逐渐意识到如果想写出高质量的稿子,首先要站在发言人的角度去理解发言话题,然后思考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往年论坛大佬们的演讲实录信息量都很大,往往一句话就包含自己对行业的深刻领悟。

研读完这些材料,林若对发言稿的框架以及每部分要阐述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想法。除了一些关于公司、项目和行业的客观信息和数据,林若删掉了发言稿的一半以上篇幅,其他的内容她参考材料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几乎重新撰写了一遍。

新的稿子改成后,一对比,林若发现之前写的简直是惨不忍睹。她将修改的稿子发给马总和一位做媒体的朋友。马总回复说稿子写得不错,对稿子的个别观点和数据提了专业的意见,而媒体朋友给的建议主要是关于稿子本身的表述和用词方面。

林若按照两位的意见又进行一次修订,谨遵刘铭宇的“教诲”,扪心自问了几遍:“林若,这是不是你能写出来的最好的稿子?是不是?是不是?”得到的都是确定的答案后,她闭眼一点击”发送”,将稿子发给了刘铭宇。

刘铭宇外出见客户,不在办公室。林若给他发了条信息告诉他修改稿已经提交,刘铭宇回了句“好”。

晚上十点多,林若才收到刘铭宇的回复邮件,刘铭宇对稿子进行了一些修改,除了两三段是全部重写,其他的部分都是局部调整。刘铭宇肯对自己的稿子提意见,说明达到他的最低水平标准,看来自己暂时不用滚蛋了。林若突然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仰天大笑几声,心呼太不容易了。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