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夜校(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李小禾和她姑姑性格不同,她性格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执行力强。

等到下个休息日的时候,她就已经确定好了报名课程,并交了定金,剩下的钱,等拿到证书之后再交完。

李兰和周小美知道后,震惊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同时,她们也不明白,好好的,李小禾怎么要抽风去报什么培训班。不但她们没这么干,厂里这么多打工的女工,也没见谁去报班学习。

夜校的上课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不算太晚,对李小禾来说,安全方面可以得到保证。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下午她需要准时下班,加不了班了。

原本的工厂加班,是采取自愿的,大家想多赚钱,就自己主动多加班。

打工的人都是奔着赚钱的,所以除了一些例外,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班。

开始的一个月,李小禾一下班就赶紧去吃饭、冲凉,然后去上课。

除了工资少了很多,其他相安无事。

尽管80年代前后,计算机被引进了中国。但到了现在90年代了,当时的国人还是有很多人见都没见过这玩意。

封闭的中西部不用说,就连开放的广东,也只有少部分有发展眼光的人才能预感到计算机将会对以后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厚重的显示器,陌生的五笔打字法,开始令李小禾非常的不适应。

好在有操作的基础在,李小禾在老师的教学,背熟了字根后,打字慢慢熟练了起来。

说来特别滑稽,那个年代学习电脑,最大的作用居然就是学习打字。这段时间,李小禾算是她们班里学习表现最好的了。

按照正常轨迹,她再学一段时间就可以学成拿证了。

可是,转折出现了。

原来,工厂前一个礼拜接到一个大单。交货的时间比较紧张,这就要求员工要在原先加班的基础上,还得延长工作时间。

而那些之前一直不加班的员工,也被教育说不能无故不加班。

工厂是港资企业,管理李小禾她们那些生产班组的是个三十出头的曾姓女士,据说是从工厂的老员工,会讲广东话,在厂里面的管理层中混得比较开。

曾女士身材瘦削,短发,戴着细丝眼镜,工作时喜欢穿着西装短裙,人看着精明干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最后大家都各自挑选了价格稍便宜的衣服,并且买下。出来逛街了,总不能扫兴。

回去的路上,周小美提议大家一起去照相吧,到时候写信的时候,可以放在信纸里一起寄回家去。

对于这个提议,李兰和李小禾都表示同意。

照相馆尽管在如今看来非常的古早,设备也很简陋,背景布显得比较假,但在当时很受广大打工人的欢迎,尤其是刚出门的小年轻,更爱赶这种新奇的时髦。

她们三个人在镜头前,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着各种姿势。

咔嚓一声,白光亮起,自己的样貌就出现在一张卡片上了。

拿到照片寄回家去,家人看着也觉得先进新鲜。李小禾想起,自己姑姑当时打工寄回来的照片,就一直被奶奶保存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照完了相,顺便在外面下个馆子吃饭,三个人才趁着天还没黑的时候,赶紧赶回厂里。

那个时候,厂外面的治安其实不是太好,她们几个都是女的,还是有点担心。

快回去了,拐个弯眼看就要到了。

这时,有人给她们三个手上塞了份传单。

一看,居然是夜校的招生广告单!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

李小禾之前还在想着怎么提升自己学历,该去哪里找途径呢?

谁知道机会就这样来了。

“这个看着不错呢,可以学外语,还有会计,计算机...都可以学。”李小禾开心地翻看着广告单,希望从她们两人身上找到共鸣。

“额,学这个有什么用啊?再说,我们每天上班加班的,哪有这个闲工夫。”李兰表现得兴致缺缺。

一看,周小美直接把广告单揉成一团,丢进了垃圾桶内。

李小禾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下,她们不去,她要去学。

那个年代,有点学历文凭得人才非常吃香,尤其是她们进厂的,基本上高中毕业的,进去就能当个小管事。

李小禾在当时的学历是连初中都没读完,妥妥的学渣,在别人看来只比不识字的文盲好点--认识几个字。

李兰和周小美比她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李小禾仔细地研究后,觉得以自己目前地经济实力和时间安排,只报一个计算机课,是性价比最高的。

电脑自己很熟悉,上这个课上手快,学会了五笔打字,有了个培训证书之后,她到时候想要跳槽工作,也是非常便利。

她记得之前回去,查阅了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的很多资料,其中一条新闻令自己印象很深刻:92年在外企当出纳打字,月工资有1000元!

李小禾和她姑姑性格不同,她性格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执行力强。

等到下个休息日的时候,她就已经确定好了报名课程,并交了定金,剩下的钱,等拿到证书之后再交完。

李兰和周小美知道后,震惊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同时,她们也不明白,好好的,李小禾怎么要抽风去报什么培训班。不但她们没这么干,厂里这么多打工的女工,也没见谁去报班学习。

夜校的上课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不算太晚,对李小禾来说,安全方面可以得到保证。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下午她需要准时下班,加不了班了。

原本的工厂加班,是采取自愿的,大家想多赚钱,就自己主动多加班。

打工的人都是奔着赚钱的,所以除了一些例外,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班。

开始的一个月,李小禾一下班就赶紧去吃饭、冲凉,然后去上课。

除了工资少了很多,其他相安无事。

尽管80年代前后,计算机被引进了中国。但到了现在90年代了,当时的国人还是有很多人见都没见过这玩意。

封闭的中西部不用说,就连开放的广东,也只有少部分有发展眼光的人才能预感到计算机将会对以后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厚重的显示器,陌生的五笔打字法,开始令李小禾非常的不适应。

好在有操作的基础在,李小禾在老师的教学,背熟了字根后,打字慢慢熟练了起来。

说来特别滑稽,那个年代学习电脑,最大的作用居然就是学习打字。这段时间,李小禾算是她们班里学习表现最好的了。

按照正常轨迹,她再学一段时间就可以学成拿证了。

可是,转折出现了。

原来,工厂前一个礼拜接到一个大单。交货的时间比较紧张,这就要求员工要在原先加班的基础上,还得延长工作时间。

而那些之前一直不加班的员工,也被教育说不能无故不加班。

工厂是港资企业,管理李小禾她们那些生产班组的是个三十出头的曾姓女士,据说是从工厂的老员工,会讲广东话,在厂里面的管理层中混得比较开。

曾女士身材瘦削,短发,戴着细丝眼镜,工作时喜欢穿着西装短裙,人看着精明干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