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谁赞成,谁反对?(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未央宫前。

群臣哗然一片。

显然,不少人都没能看懂,无论是姜长歌还是姜长慎,眼下到底在唱哪一出。

但也不乏大多数人精,诸如元溥、李弼、盖征、曾湘麟等人,一下子便明白了过来。

他们彼此交换了下眼神,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一抹危机。

真算是杀机四伏啊!

皇帝看似有说有笑,长兄如父。

这要是换成常人,指不定就会感恩戴德的同时,沾沾自喜起来。

以为自己真的深得帝心,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谁又能知道,方才姜长歌和姜长慎兄弟二人之间,到底经历了何等疯狂的博弈!

但凡姜长歌真仗着功绩,开口讨封了……

那么!

等待他的可就不是天真了!

得是姜长慎手中的无邪剑!

额……

或许有点夸张,姜长慎还不至于当场杀了姜长歌。

但软禁神凰城,怕得是板上钉钉。

更别说什么秦王、绣衣卫督主了!

根本不可能!

功高震主,放在哪个皇帝那,那都是令人忌惮的。

皇帝需要的,永远不可能是圣人。

至少对于他姜长慎而言,他需要的是大楚的百姓,只能听到他的朗朗清音。

姜长歌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出身也太好……

若是品行再无任何瑕疵的话,那么这样的皇弟,对于皇帝而言,就是最大的威胁。

可能威胁不到他姜长慎,但继任者呢?

要知道,姜长歌可才十八岁!

好在姜长歌足够机智,瞬间便学起了前世的王翦。

用自污的办法让天下人知晓,他姜长歌品行不端。

好色!

这在大楚儒法当道的情况下,可是被所有儒生所不耻的!

儒生们不耻了,史书上就会不屑,百姓们便会以讹传讹,民间便会谣言四起。

皇帝自然而然也就能放心大胆的任用姜长歌了……

倒也算不上什么兄弟面和心不和。

这就跟亲兄弟间借钱一样,立个字据不能说明生分,只能说是拎得清,避免以后麻烦。

元溥等人心念百转,此时无不一个个头冒冷汗。

姜长慎能有此等心智,他们都能理解且接受。

但姜长歌呢?

属实让他们感到惊恐了!

满打满算十八岁……

十八岁啊!

怕是很多人连说话的语言艺术都还没能弄明白吧?

可姜长歌却已有不世功绩在身,且无论是心机还是城府,都高到了能跟姜长慎对弈的恐怖地步!

这以后……

那还得了!

此一时。

“陛下!”

“不可!”

“万万不可啊!”

礼部尚书曾湘麟思绪百转,最终咬牙,执笏出列道。

他虽然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关门过节。

但十八岁的秦王!

属实太过了!

对大楚的未来,无疑将会埋下巨大的隐患!

作为大楚的三朝元老,大楚的绝对死忠,他曾湘麟,无论如何都得出面制止!

姜长慎眉头微挑,面无表情的看着不远处,公忠体国的大楚巨儒,道:

“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曾湘麟执笏,硬着头皮回道:

“秦王之封,不符我大楚皇室百年宗规!”

“长歌殿下之品性,更不符千年儒法礼教!”

“若是长歌殿下为秦王,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我大楚皇室?”

“若是长歌殿下为秦王,这让天下儒生怎么看我大楚之新朝?”

曾湘麟一字一句,有理有据。

更是已经在尽可能的给姜长慎和姜长歌面子了。

不然的话,依着他那宛若魏征般刚正的性子,怕是得直接开喷!

而在他看来,以姜长歌刚才表现出的聪慧,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更应该主动请辞才对。

对此!

姜长歌看着他,只能撇撇嘴!

这老匹夫……咳咳~~~

这位名动天下的巨儒,忠贞确实忠贞,但无法彻底体悟帝心,那也是事实。

今日这一出,说一千道一万,重点还是姜长慎要树立典型。

基于这一点……

姜长歌封秦王,谁赞成,谁反对?

反对?

能有效吗?

说破大天,今天他姜长歌秦王的位置,也是稳稳当当的!

果不其然。

姜长慎根本没接曾湘麟的话茬,再次淡漠开口道:

“有问题吗?”

只是这一次,他身上刚才和煦的气质,已然凛然一变。

骨子里那股帝王之气尽显,睥睨着曾湘麟以及众臣工,令人心中大骇。

曾湘麟一阵心惊肉跳,这种气势属于太过恐怖,竟比天策帝还要强上许多。

不过,他还是顶住了压力,语重心长道:

“要是长歌殿下能恪己力行,不辱皇室威名,自然无甚问题。”

“但眼下……”

姜长慎神色愈发的平淡,直接打断道:

“曾尚书,朕问你,长歌为秦王,朕之金口玉言,有问题吗?”

轰!

宛若洪水滔天般的气势,直扑曾湘麟!

此刻,他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位,可不是曾经温良的太子,而是标标准准的大楚皇帝!

就在不久之前,他可刚罢了整个兵部,卸甲了四镇、四征将军!

而现在呢?

他之金口玉言!

又能有什么问题?

倏忽!

曾湘麟猛地明白过来!

这已经不是封不封秦王的问题,而是他在挑衅帝王权威!

这等情况下,他安有反对成功之理?

可惜!

尽管想通,曾湘麟的牛脾气却让他依旧梗着脖颈,准备做最后的抗争……

却在这时。

“陛下金口,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丞相李弼赶忙出列,猛的拉了下曾湘麟的衣角,二人直接跪拜。

李弼更是率先高声呼道:

“吾皇圣明!吾皇万年!”

“秦王威武!秦王千岁!”

他这一开口。

瞬间,未央宫前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

众大臣齐齐跪拜,山呼道:

“吾皇圣明!吾皇万年!秦王威武!秦王千岁!”

“吾皇圣明!吾皇万年!秦王威武!秦王千岁!”

“吾皇圣明!吾皇万年!秦王威武!秦王千岁!”

“……”

“哼!”

姜长慎哼了一声,一拂衣袖道:

“礼部,拟定授封授禄名册,明日呈递。”

“退朝!”

“李弼、盖征,六部尚书和秦王,随朕前往后阁!”

大楚十日一大朝,三日一小朝。

大朝会便如今日这般,百官俱在,主要就是宣读小朝会拟定的治国纲领,用兵动武等等。

而小朝会则是只有少部分核心重臣能参加。

很显然!

姜长歌已经成为天宝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甚至于——

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