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论法!儒家是虱子?(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孟况审鼠?

姜长歌摇了摇头。

之初,他读到这一段时,就曾有过怀疑。

属实故事太过离谱!

且按照《春秋纪实》中记载,是大炎一统了天下。

按理来说,能从东北边陲小地飞速崛起,乃至横扫天下十国,大炎皇帝必不可能是庸主才对。

可他为何又对孟况如此大才,视而不见呢?

现在!

一切都明了了!

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孟况此人,用好了便是扶龙之才。

用不好——

那就是屠龙之人!

故而,大炎皇帝选择了保守。

但若是放任孟况去往其他国家,他又心存不甘和害怕。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出!

且孟况死在神凰城脚下,而不是大炎,自然也撇清了他大炎杀贤之名!

事实也是如此。

大楚重用孟况改革,初期确实成效斐然。

但姜长慎一死,整个大楚再也无人能够压制住那些反对派。

孟况的改革也便成了断送大楚的屠刀之一……

乃至于孟况自己,也因此最终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以泄世俗之愤……

“还真是造化弄人啊!”

姜长歌看着孟况,心中感叹。

狗屁的审鼠!

很显然,在原本的时间线中,应该是赵月一直追查呶山湖刺杀一事,想借此扳倒万妙。

误打误撞中,王湘妃或是涿鹿洞其他人,在这木塔寺救了孟况。

甚至于之后,孟况能在大楚入仕,怕都少不了赵月的暗中操持……

现在呢?

赵月俨然是打着让他姜长歌出手对付万妙的心思。

故而这才将【舒羞于櫆镇,截杀大炎逃难而来儒生】的消息,放给自己……

既是合作见面礼,又算借刀杀人了!

“怎么?”

“阁下真不是杀我之人?”

孟况看着神色不断流转的姜长歌,微微有些惊愕。

之前他之所以换掉一身脏衣服,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本以为眼前俊逸的郎君,是来送自己上路的,可现在看来……

“本王自然不是杀你之人。”

姜长歌淡淡开口。

“本王?”

“你是……大楚秦王?”

“此话当真?”

孟况闻言,一下子便死死盯住了姜长歌。

更是宛若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眼神中满是渴望之色。

无怪他如此,他确实能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梦想,慷慨赴死。

但要是能活着……

且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谁又愿意去死呢!

“当真。”

随着姜长歌肯定的点了点头。

孟况的心,俨然已经忍不住剧烈的跳动着,都快跳到嗓子眼,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如果眼前之人真就是大楚秦王殿下的话……

那自己的性命……乃至于自己的前途……他身子有些颤抖不止……

不知过了多久。

他这才反应过来,对着姜长歌深深见礼道:

“草民孟况,见过大楚秦王殿下。”

姜长歌点了点头。

随手将手中的简牍卷起,背手淡淡开口道:

“法家者流,盖出自理官。”

“说说吧,你的想法。”

关于孟况的介绍,《春秋纪实》已经比较详尽。

但眼下的姜长歌,自然不会偏听《春秋纪实》一家之言。

何况还是孟况这等双刃剑!

孟况闻言,不由一怔。

他多少有些痴痴开口道:

“殿下也知法?”

这无疑是句废话了。

但此刻的孟况,已然更为激动万分。

属实是,从千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八百年前儒家张子入圣,天下归儒。

发展至今,天下几无其他学术的容身之地。

乃至于,就连武学的一品四境之天象境,都直指儒道。

这足以见得,儒道之昌盛,已到何等地步。

可现在……

好!

好啊!

他孟况万是没想到,今日大楚秦王殿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跟自己论法!

就冲着这一点,他陡然觉得,自己来大楚,那真是来对了!

就冲着这一点,不管以后的前路如何,他也势必要在大楚,一展毕生之所学!

这一点——

他可以用生命保证!

“呼——”

重重呼出一口浊气,稳定稳定心绪后,孟况深深看着姜长歌道:

“回殿下话。”

“依草民之见,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话落。

姜长歌眉头微挑,淡笑道:

“哦?”

“不务德而务法?”

“照你这么说,我大楚礼教治国,岂不是一无是处?”

“礼乐、诗书、仁义、孝悌,岂不都成了一无是处的东西?”

“还是说……”

顿了顿,姜长歌深深看着孟况,继续道:

“在你看来——”

“儒道!”

“根本就是阻碍国家发展的虱子!”

这话说的,已然是属于大不敬了。

而姜长歌之所以要如此一说,因为他深知。

但凡想改革者!

哪有不流血牺牲的!

哪能没有不怕死,乃至不怕背负千古骂名,对抗千年形成的桎梏的勇气?

纵观前世历史,从商鞅到谭嗣同。

想要改革时弊,哪个不是大毅力大无畏者!

哪個不是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将家国责任扛在肩头……

虽说改革失败者居多!

可也正因为此,姜长歌更要对孟况更为深入的试探!

毕竟——

事关大楚的天翻地覆!

好在……

噗嗤~~~

孟况闻言,先是愕了一下,随即彻底憋不住,大笑道:

“虱子?”

“殿下这比喻……”

“还真是恰如其分啦!”

随后。

他又是正色道:

“殿下,以儒治国,敌至必削,不至必贫。”

“国必有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者,此皆祸国蛀虫,岂能不除之而后快耶?”

“草民以为,大楚之兴,必始于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什么叫游宦之民?

除了世家豪阀,除了那些满脑子腐朽、保守思想的儒生,以及一些游食者,还能有谁?

他们或是祖上荫庇,或是摇唇鼓舌,游手好闲,却不事生产……

在孟况看来,这些人就该被打击,甚至该被连根拔起。

而更多的资源,就该给那些对国家有着实际贡献的耕战之士!

此等思想……

已经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了!

简直就是在逆天,简直就是要开天辟地!

难怪!

难怪孟况一入仕,便如同坐火箭般,火速升迁来着!

就他这句,俨然已经跟姜长慎的所作所为,不谋而合。

而他,显然比姜长慎还要狠。

他要的可不是肃清世家豪阀之祸,他简直是要将儒道彻底拔除来着。

这也就难怪,姜长慎一死,老天爷也保不了这家伙。

毕竟儒道昌盛八百年,早已根深蒂固……

姜长歌看着他,漫不经心道:

“如此大逆之言,你不怕我杀了你?”

孟况道:

“生死,小道耳!”

“死则死矣,又有何惧哉?”

听着这话。

姜长歌不由满意抚掌笑了起来。

不错!

很不错!

这孟况,倒还真有着商鞅之风骨耶!

而就在姜长歌准备再跟孟况深聊聊一二时。

“嗯?”

他的耳朵微动,已然听到木塔寺外,轻微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