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文明共生:星芒织网(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四十三章文明共生:星芒织网

宣德三年,谷雨。

文明司衙署的铜钟敲过七下,朱瞻膳掀开“民间文明专利柜”的檀木柜门,上千枚刻着匠人姓名的星石徽记在晨光中闪烁。最顶层放着李氏酸浆星石磨的专利牌,牌面用柯枝星轮与应天云锦纹样镶边,中间是“文明一号”的烫金字样。春桃抱着新收的专利申请书跟进来,发辫上别着的木骨都束星石花突然发亮——那是根系监测仪的紧急信号。

“殿下,西洋商船在南海遇袭了!”她将情报玉简按在衙署中央的星石沙盘上,沙盘瞬间浮现出三维海图,代表商船的光点正在被三艘绘有梅花卫骷髅旗的快船追击,“看这些船的吃水线,他们装载的不是货物,是伪造的星石灾异器物!”

朱瞻膳取出山河珏,珏面映出南海深处的景象:袭击者正在向海中投掷刻有“天命灾星”的青铜锭,海水接触青铜的瞬间泛起黑沫,竟模拟出星石矿脉污染的假象。“这是王弘道余党的‘文明抹黑’计划,”他指着青铜锭上的建文年号,“他们想借西洋商船之手,把污染罪名栽赃给咱们的互鉴政策。”

衙署外突然传来喧闹,上百个手持星石工具的匠人围在门口。为首的应天府织工举起改良的星石纺车:“听说西洋兄弟遇袭,我们带了‘织锦护盾’来!这纺车织出的锦缎能反射星石干扰波,当年春桃姐姐用它挡过梅花镖!”

朱瞻膳看着匠人们眼中的火光,忽然想起文明地宫开放那日,有个老匠人曾说:“从前觉得星石是皇家宝贝,现在才知道,它是咱们手里的锄头、梭子、墨斗,是让日子变好的帮手。”他转身对春桃下令:“通知文明舰队,启用‘民间根系护航’方案。再派人去应天府小学,让孩子们把课上的星石拼图课改成‘海上信号灯’设计比赛。”

巳时三刻,南海珊瑚礁海域。

三艘梅花卫快船正准备撞击商船,却见海平面突然升起无数彩色浮标。春桃站在最前方的文明帆船上,扯开船头的帆布,露出用千万颗孩童星石拼图拼成的巨幅标语:“南海是文明的镜子,照得出人心善恶!”

商船船长认出浮标上的图案,正是自家孩子寄来的“文明守护星”手绘图。他含泪下令升起应急星石帆,帆面上竟绣着各地孩童的蜡笔画——有应天府的孔明灯、木骨都束的骆驼、天方的清真寺。当梅花卫的弩箭射来,这些稚嫩的画作突然发出柔光,将箭矢化为萤粉。

“看他们的船尾!”春桃指着快船拖出的黑色轨迹,“那是用西洋沥青混合青铜粉调制的伪污染剂,和三年前炸毁官窑的手法一样。”她取出星石弹弓,弹丸里装着文明司新制的“根系净化剂”,击中水面的瞬间,黑色泡沫竟开出金色莲花,花瓣上印着“民心即天命”的星文。

梅花卫首领惊怒交加,抽出腰间的梅花镖指向春桃:“你们以为用百姓的玩具就能对抗天命?当年先皇——”话未说完,他的船突然剧烈颠簸,一群海豚跃出水面,嘴里叼着的竟是各地匠人捐赠的星石工具:柯枝的星轮罗盘、应天的云锦梭子、波斯的玻璃吹管。

“忘了告诉你,”朱瞻膳的声音从海底传来,他骑着用星石能量驱动的“文明鲸鲨”破水而出,背上的驮箱里装满百姓送来的“民间智慧武器”,“当文明根系遍布四海,连海洋生物都成了咱们的盟友。”鲸鲨张开嘴,喷出无数用星石碎晶和海螺壳制成的“声音鱼雷”,海螺里传出各国孩童的童谣,声波震得梅花卫船员抱头鼠窜。

午时正刻,文明司衙署的全息沙盘前。

朱瞻基看着南海战场的实时投影,嘴角扬起笑意。朱祁镇趴在他肩头,用星石佩给海豚群的投影“喂食”虚拟莲花籽:“父皇你看,海豚姐姐们在跳‘文明圆舞曲’!”皇帝轻抚儿子的头,目光落在沙盘边缘滚动的民间支援数据上:应天府百姓自发捐出1237枚家用星石,山西匠人连夜赶制300具“防风火塘”送往港口,甚至陕北农家寄来了用羊脂包裹的星石保暖套。

“陛下,御史台旧址改造成‘文明申诉馆’了。”新任文明司副使呈上效果图,馆内的“冤屈星石墙”能自动识别申诉者身上的文明创伤,“昨天有位老船工来敲‘鸣冤星石’,墙面上立刻浮现出他被梅花卫诬陷通番的记忆碎片。”

朱瞻基点点头,目光转向窗外。文明港方向,一群海鸥正衔着彩色信笺掠过,信笺上是各地百姓给西洋友人的慰问短诗。他想起今早收到的西洋孩童来信,信中用歪扭的中文写着:“谢谢大明的星星海豚,它们教我们用贝壳传递消息!”

申时三刻,南海之战尾声。

梅花卫快船挂起白旗时,船上的伪污染剂已全被海豚群清理干净。朱瞻膳登上敌船,发现船舱里藏着一本《建文文明伪史录》,书中颠倒黑白地将郑和下西洋写成“窃取番邦星石”的侵略行为。他随手翻开一页,却见空白处被海水洇出一行小字:“若文明需以谎言堆砌,何不退位让贤?”

“这是他们首领的字迹。”春桃指着落款处的梅花烙痕,“看来连他自己都不信那些鬼话。”她拾起甲板上一枚掉落的梅花镖,镖身刻着的“正统”二字已被海水磨去一半,露出底下模糊的“民”字笔画。

被俘的梅花卫船员突然指着海面惊呼。只见上百艘渔船正从四面八方赶来,船头插着的不是官旗,而是各地行会的标志:泉州的瓷器商号、广州的香料公会、宁波的丝绸行会。每艘船上都挂着用渔网改制的“文明救援网”,网眼间缀着星石碎晶,在阳光下织成一片璀璨的光帘。

“我们是来接西洋朋友回家的!”泉州老船工站在船头挥手,他的船舷绑着用星石修补的波斯地毯,“我家孙子说,这些商船载着的,是比珍珠还贵重的‘文明珍珠’!”话音未落,渔船们同时撒出用各国语言写成的“平安符”,纸片落入水中,竟化作护送商船的发光鱼群。

酉时正刻,文明港的“根系欢迎仪式”。

被俘的梅花卫成员被押解上岸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愤怒的人群,而是一群捧着healing星石的孩童。一个小女孩将缀着智慧莲花的星石手链递给为首的海盗:“大哥哥,这是柯枝的healing石,能帮你洗掉心里的黑墨水。”海盗别过脸去,却在看到女孩袖口露出的烫伤疤痕时猛然惊觉——那疤痕的形状,竟与自己幼年被梅花卫训练时的伤一模一样。

朱瞻膳站在文明司新建的“共生广场”上,看着西洋商人们与大明匠人相拥而泣。一位木骨都束老者将祖传的星石匕首递给应天铸剑师:“这把刀曾沾满鲜血,现在请用它熔铸文明的犁铧。”铸剑师接过匕首,刀身接触星石熔炉的瞬间,竟自动浮现出“化干戈为玉帛”的双语铭文。

戌时三刻,文明王府的地窖里。

朱瞻膳与朱瞻基围坐在“文明根系数据库”前,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民间互鉴数据。当鼠标滑过“南海救援”板块,无数光点突然汇聚成网,那是各地百姓自发建立的“海上文明驿站”分布图。朱祁镇突然指着东北方向的亮点:“看!女真部落用星石信号救了迷路的西洋传教士!”

“皇兄,您还记得洪熙朝的‘破谎香’吗?”朱瞻膳调出当年的档案,“现在民间已经改良出‘共生香’,用各国香料调配,既能驱散邪祟,又能促进不同文明的气息交融。昨天应天府的回族商人与汉族厨子,就是闻着这香坐下来共创了‘胡汉饼’。”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