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瓜岛战役(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瓜岛战役分析

    一、战略方面

    (一)美国

    1.战略目标

    美国在瓜岛战役中的战略目标是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其附近岛屿,以建立一个前沿基地,从而切断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补给线,保护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并以此为跳板,逐步向日本在太平洋的核心防御圈推进。此外,占领瓜岛可以对日本在拉包尔的重要军事基地形成威胁,打乱日本的战略部署。

    2.战略实施

    美国海军陆战队率先发起登陆行动,迅速占领了瓜岛的亨德森机场。之后,美军不断向岛上增兵,巩固防御,同时派遣海军舰队在周边海域巡逻和护航,确保补给线的畅通。在战略上,美军采取了逐步推进、稳扎稳打的策略,利用空中优势和海上封锁来削弱日军。

    (二)日本

    1.战略目标

    日本原本计划在瓜岛建立一个空中基地,以加强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掩护其向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的进攻,并威胁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交通线。当美军登陆瓜岛后,日军的战略目标转变为夺回瓜岛,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2.战略实施

    日军初期对美军登陆行动反应迟缓,之后不断向瓜岛增派兵力,但由于美军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日军的增援和补给行动受到严重阻碍。日军试图通过夜间海战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来夺回瓜岛,但由于协调和准备不足,多次失败。

    二、武器装备方面

    (一)坦克

    1.美国: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7吨,车长米,车宽米,车高米。装备1门37毫米主炮和3挺毫米机枪,最大速度58千米/小时,装甲厚度在10-44毫米之间。在瓜岛的丛林地形中,这种坦克的机动性受到一定限制,但在一些局部战斗中仍能发挥火力支援作用。

    2.日本:95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7.4吨,车长4.3米,车宽米,车高米。主要武器是1门37毫米主炮和2挺7.7毫米机枪,最大速度45千米/小时,装甲厚度6-12毫米。95式坦克在瓜岛战役中的表现不佳,其装甲薄弱,在与美军的交火中容易被击毁。

    (二)步枪

    1.美国:M1加兰德步枪,全枪长1.1米,空枪重4.3千克,口径毫米,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730米,射速约30-40发/分钟。这种半自动步枪在火力持续性上优于日军的手动步枪,在丛林作战中给日军造成了很大压力。

2.日本:三八式步枪,全枪长米,空枪重千克,口径6.5毫米,弹匣容量5发。有效射程460米,射速约10-15发/分钟。三八式步枪精度较高,但射速较慢,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处于劣势。

    (三)机枪

    1.美国:勃朗宁M1919机枪,口径毫米,枪重14.1千克,有效射程1400米,理论射速400-600发/分钟。在瓜岛战役中,该机枪常被用作班组支援武器,为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压制。

    2.日本: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口径6.5毫米,枪重10.2千克,有效射程6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钟。该机枪结构复杂,供弹可靠性差,但在日军中广泛使用。此外,还有九二式重机枪,口径7.7毫米,枪重55.3千克,有效射程800米,射速450发/分钟,主要用于据点防御。

    (四)火炮

    1.美国:M2型105毫米榴弹炮,炮身长2.3米,全重吨,初速472米/秒,最大射程米。这种火炮在支援美军登陆作战和对日军阵地轰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各种迫击炮,如M2型60毫米迫击炮,全重千克,有效射程1815米,用于近距离火力支援。

    2.日本: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炮身长米,全重吨,初速198米/秒,最大射程2800米。这种步兵炮便于在复杂地形机动,常用于支援日军步兵作战。还有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等,全重4.1吨,最大射程米,在较大规模的战斗中为日军提供火力支援。

    (五)航母

    1.美国:

    -企业号: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46.7米,舰宽25.4米,吃水7.9米。航速32.5节,可搭载约90架舰载机(包括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机等)。其舰载机在瓜岛战役中为争夺制空权和对日军舰艇进行攻击发挥了关键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萨拉托加号: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70.7米,舰宽32.3米,吃水9.9米。航速30节,可搭载约90架舰载机。在战役期间,为瓜岛的美军提供了空中掩护和支援。

    2.日本:

    -翔鹤号: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57.5米,舰宽26米,吃水米。航速34节,可搭载72架舰载机。在瓜岛战役中的海战中参与作战,对美军舰艇构成威胁。

    -瑞鹤号:标准排水量、尺寸等参数与翔鹤号相近,可搭载84架舰载机。这两艘航母在日本海军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海战中与美军航母编队多次交锋。

    (六)飞机

    1.美国:

-F4F野猫战斗机:空重吨,最大起飞重量3.6吨,机长米,翼展米,机高米。装备6挺12.7毫米机枪,最大速度515千米/小时,航程1239千米。在瓜岛战役初期,是美军对抗日军零式战斗机的主要机型。

    -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空重2.9吨,最大起飞重量6.3吨,机长米,翼展米,机高米。装备2挺12.7毫米机枪,可携带1枚1000磅(约454千克)炸弹,最大速度410千米/小时,航程1770千米。在对日军舰艇和地面目标攻击中表现出色。

    -TBF复仇者鱼雷机:空重吨,最大起飞重量吨,机长米,翼展16.5米,机高4.9米。可携带1枚450千克鱼雷或同等重量的炸弹,最大速度331千米/小时,航程1610千米。在海战中对日军舰艇发动鱼雷攻击。

    2.日本:

    -零式战斗机:空重吨,最大起飞重量吨,机长米,翼展12米,机高3.5米。装备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7毫米机枪,最大速度533千米/小时,航程2222千米。在瓜岛战役前期,零式战斗机在空战中占据一定优势,但随着美军战术的改进,其优势逐渐减弱。

    -九九式舰上爆击机:乘员2人,最大起飞重量3.8吨,机长米,翼展米,机高米。可携带250千克炸弹,最大速度380千米/小时,航程1472千米。主要用于对美军地面目标和舰艇进行轰炸。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乘员3人,最大起飞重量4.1吨,机长10.3米,翼展米,机高4.3米。可携带1枚800千克鱼雷或同等重量的炸弹,最大速度378千米/小时,航程867千米。在对美军舰艇的攻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七)战列舰、巡洋舰等

    1.美国:

    -华盛顿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22米,舰宽33米,吃水10.8米。装备9门406毫米主炮,最大航速28节。在瓜岛海战中,华盛顿号发挥了强大的火力优势,重创日军舰艇。

    -南达科他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07.4米,舰宽32.9米,吃水10.5米。装备9门406毫米主炮,航速27.5节。在海战中参与作战,增强了美军舰队的火力。

    -巡洋舰方面,有新奥尔良级、波特兰级等巡洋舰。以新奥尔良级为例,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179.2米,舰宽18.8米,吃水7.2米。装备9门203毫米主炮,航速32.7节,在为航母护航和海战中发挥了作用。

    2.日本:

    -比叡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15.8米,舰宽33.8米,吃水9.3米。装备8门356毫米主炮,航速27.4节。在瓜岛海战中参与作战,但受到重创。

    -雾岛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尺寸等参数与比叡号相近,装备相同口径主炮。在海战中与美军战列舰交锋。

    -巡洋舰方面,有青叶级、古鹰级等。以青叶级为例,标准排水量8300吨,满载排水量吨,舰长米,舰宽15.8米,吃水米。装备6门203毫米主炮,航速33.4节,在海战和对岛支援作战中发挥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兵力方面

(一)美国

    美军先后投入了约6万兵力,包括海军陆战队、陆军等多兵种。海军陆战队在战役初期进行了登陆作战,后续陆军部队增援。此外,还有大量的海军舰艇和舰载机参与作战,海军兵力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最多时达数十艘舰艇。

    (二)日本

    日军在瓜岛及其周边海域先后投入了约3.6万兵力。由于日军在补给和增援方面面临困难,兵力的投入受到限制。同时,日军也动用了大量的舰艇和飞机,包括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但在数量上总体少于美军。

    四、战法方面

    (一)美国

    1.两栖登陆作战:美军在瓜岛战役初期成功实施了两栖登陆作战,先由海军陆战队在瓜岛登陆,迅速占领关键地点,尤其是亨德森机场。在登陆过程中,美军利用火力支援舰艇对登陆海滩进行轰击,同时派遣舰载机夺取制空权,掩护登陆部队。

    2.海空协同作战:美军在战役中注重海空协同。航母舰载机为登陆部队和舰艇提供空中掩护,攻击日军舰艇和地面目标。战列舰、巡洋舰等舰艇则为航母提供护航,并在海战中利用火炮优势打击日军舰艇。此外,美军还利用空中侦察及时掌握日军的行动,调整作战部署。

    3.防御作战:在瓜岛巩固防御后,美军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应对日军的反攻。利用地形和火力点,结合坦克、火炮等武器,对日军的进攻进行顽强抵抗。同时,美军在防御作战中注重火力的合理配置,发挥各种武器的优势。

    (二)日本

    1.夜间海战:由于在白天的海战中日军往往处于劣势,他们发展了夜间海战战术。日军利用舰艇的光学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水兵,在夜间对美军舰艇发动突然袭击。例如,日军在多次夜间海战中使用驱逐舰进行鱼雷攻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2.“鼠输送”战术:由于美军掌握制海权,日军在向瓜岛增援和补给时采用了“鼠输送”战术。即利用小型舰艇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以分散的方式向瓜岛输送兵力和物资,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损失较大。

    3.万岁冲锋:在地面作战中,日军经常采用“万岁冲锋”的方式。这种战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给美军造成心理压力,但在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往往造成日军自身的重大伤亡。日军希望通过这种不顾一切的冲锋突破美军防线,夺回阵地。

    五、损失人员和装备对比

    (一)美国

    美军在瓜岛战役中的死亡人数约1600人,受伤人数约4200人。损失航母2艘(主要是因受损后返回维修等原因较长时间退出战斗)、战列舰2艘(不同程度受损)、巡洋舰8艘、驱逐舰14艘。飞机损失约200架。

    (二)日本

日军死亡人数约1.4万人,受伤人数约9000人。损失航母2艘、战列舰2艘(比叡号沉没、雾岛号被重创后自沉)、巡洋舰5艘、驱逐舰11艘。飞机损失约892架。

    六、双方主要指挥人员和参战将领

    (一)美国

    1.尼米兹: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负责整个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规划和指挥。在瓜岛战役中,他协调了各兵种之间的行动,对战役的战略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2.哈尔西:担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积极组织和指挥了瓜岛战役中的多次作战行动。他以勇猛和果断着称,对美军在瓜岛的作战行动进行了有力的领导。

    3.范德格里夫特: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指挥了美军在瓜岛的登陆作战和初期的防御作战。他在战场上灵活应变,成功地巩固了美军在瓜岛的阵地。

    (二)日本

    1.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瓜岛战役进行了总体的战略指导。但他的一些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有效扭转日军在瓜岛的局势。

    2.三川军一:在瓜岛海战中表现出色,指挥日军舰队在萨沃岛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军在瓜岛的困境。

    3.百武晴吉:陆军第十七军军长,负责指挥日军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但他在作战指挥中面临诸多困难,日军的地面作战在美军的顽强抵抗下遭受重创。

    七、战役过程

    (一)战役初期(登陆作战阶段)

    并开始迅速修建和完善机场设施。同时,在图拉吉岛的登陆行动也进展顺利,美军迅速控制了该岛的重要据点。日军对美军的登陆行动准备不足,岛上仅有少量的工兵部队,在美军的突然袭击下很快溃败。然而,美军在登陆后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物资卸载进度较慢,对周边海域的警戒存在漏洞等。

    (二)日军反击与海战阶段

    1.萨沃岛海战(1942年8月8-9日)

    日军在得知美军登陆瓜岛后,迅速组织舰队进行反击。三川军一率领由7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在夜间悄悄驶入瓜岛与图拉吉岛之间的海峡。由于美军的疏忽,日军舰队成功突袭了毫无防备的盟军警戒舰队。在短短半小时内,日军就击沉了4艘盟军重巡洋舰(其中3艘为美国海军舰艇),重创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而日军仅轻微受损。这次海战是日军在瓜岛战役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日军并未趁机攻击美军的运输船队和登陆部队,错失了一举扭转局势的机会。

    2.东所罗门海战(1942年8月24日)

    为了支援瓜岛的登陆作战和应对日军的威胁,美军航母编队在瓜岛以东海域展开行动。日军也派出了翔鹤号、瑞鹤号等航母组成的舰队。双方的舰载机在空中展开激烈交锋。美军企业号航母被日军舰载机击中,但仍能继续作战。日军的龙骧号轻型航母则被美军舰载机击沉。此次海战双方都有损失,美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对瓜岛的大规模增援,巩固了在瓜岛的滩头阵地。

(三)瓜岛地面战斗的胶着与反复

    1.亨德森机场争夺

    亨德森机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美军利用该机场不断起降飞机,加强对瓜岛的控制和对周边海域的侦察。日军则多次组织地面部队试图夺回机场。日军的进攻通常在夜间进行,他们借助丛林的掩护接近美军阵地。但美军在机场周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大量的机枪、火炮和坦克。在战斗中,日军的“万岁冲锋”虽然一度给美军造成压力,但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损失惨重。例如,在一次大规模的夜间进攻中,日军伤亡近千人,却未能突破美军防线。

    2.血腥岭之战(1942年9月12-14日)

    日军发动了对瓜岛美军防线的大规模进攻,目标直指亨德森机场。日军集结了约6000人的兵力,分多路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美军在范德格里夫特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利用地形和火力优势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双方在这片后来被称为“血腥岭”的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和枪战。美军的M1加兰德步枪和勃朗宁机枪在近距离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在近距离交火中劣势明显。此次战斗日军伤亡约1200人,美军伤亡约400人,日军的进攻再次受挫。

    (四)瓜岛海战的持续与升级

    1.埃斯佩兰斯角海战(1942年10月11-12日)

    美军为了阻止日军向瓜岛的增援和补给,在瓜岛西北海域设伏。由4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组成的美军舰队与日军的增援舰队相遇。美军利用雷达优势,在夜间率先发现日军并发动攻击。美军的炮火和鱼雷准确命中日军舰艇,击沉了日军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击伤多艘。日军在此次海战中遭受损失,增援行动受到一定阻碍。

    2.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942年10月26日)

    这是瓜岛战役中又一次大规模的航母海战。美军企业号、大黄蜂号航母与日军翔鹤号、瑞鹤号等航母再次交锋。双方舰载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和对舰攻击。美军大黄蜂号航母被日军重创后沉没,企业号也受到损伤。日军方面,翔鹤号等航母也不同程度受损。此次海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日军在航母作战力量上仍保有一定实力。

    (五)日军补给困境与“鼠输送”作战

    随着美军对瓜岛周边海域的封锁日益严密,日军的补给问题愈发严重。日军为了向瓜岛输送物资和增援部队,采用了“鼠输送”战术。即利用小型舰艇,如驱逐舰、大发登陆艇等,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以分散、快速的方式向瓜岛进发。然而,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经常遭到美军的攻击。许多日军运输舰艇被美军的飞机、舰艇发现并击沉,大量物资和士兵损失在海上。但日军仍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危险的补给行动,因为瓜岛的局势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危急。

    (六)瓜岛地面战斗的持续与日军的困境

    1.瓜岛海战(1942年11月12-15日)

    这是一系列激烈的海战,涉及战列舰等大型舰艇。美军为了保障瓜岛的补给线和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行动,与日军舰队在瓜岛周边海域展开了连续三天的激烈海战。在12日夜间的海战中,美军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与日军舰队发生激战,双方都有舰艇损失。13日白天,美军华盛顿号战列舰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等与日军雾岛号战列舰等展开炮战。华盛顿号利用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强大的火力,在近距离对雾岛号进行了精准射击,重创雾岛号,同时还击退了其他日军舰艇。14-15日,美军继续攻击日军的运输船队,击沉了多艘日军运输舰,大量日军士兵和物资沉入大海。

    2.瓜岛地面局势恶化

    在地面上,日军由于补给困难,士兵们饥寒交迫,战斗力严重下降。疾病也在日军中大规模流行,疟疾、痢疾等传染病使日军减员严重。而美军则不断得到增援和补给,巩固了防御。美军利用空中优势,对日军的阵地和补给线进行持续轰炸,进一步削弱了日军的抵抗能力。日军在瓜岛的地面作战陷入绝境,但仍在上级的命令下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攻击,不过都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七)战役后期与日军撤离

    1.日军决定撤离(1943年1月)

    经过多次失败和惨重损失,日军大本营认识到夺回瓜岛已经无望,决定从瓜岛撤军。日军开始秘密组织撤离行动,试图在不被美军察觉的情况下将剩余部队撤出瓜岛。

    2.撤离行动(1943年2月)

    日军在2月的连续几个夜晚,利用驱逐舰等舰艇分批将岛上的士兵撤回。美军虽然有所察觉,但由于日军的行动较为隐蔽,加上恶劣的天气条件,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撤离。到1943年2月9日,美军完全占领瓜岛,瓜岛战役结束。

    八、战役结果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