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国之大事(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李恽条件反射的问了一下,“什么?”

    “郎君奴有喜了!”

    杨盈也是面露诧异之色。

    “妹妹是何时知道的!”

    “昨日方才知道的!”

    突如其来的惊喜,一下子冲破了离别的伤感。

    李恽又重新交待了一遍,这才翻身上马,坚定的往北而去。

    只留给妻儿一个看似坚强宽大的背影。

    出了光化门,李恽回头深深的望了望妻儿和那高高的城门楼,随后就头也不回的向北而去。

    他不敢回头,他怕自己一旦回头就不愿意离开这如梦如幻的盛唐长安。

    ……

    到了城外十里亭,李恽却是与早已等候在此的高适、李白等人汇合在了一起。

    两支队伍汇合后,人马一下子多了起来。

长长的队伍中,除了携带了各自所需的物资之外,还带了一批神物。

    那就是后世非常常见的一样东西,棉布,还有一些棉种。

    这些东西,都是李毅这两年用尽各种手段方才从西域各地收购而来的。

    李恽回到灵州时已然是天宝九载元年九月。

    此时秋收已经结束,天气也开始转凉,不过马上就要开始进行东小麦的种植。

    为了不误了农时,李恽立即组织安置这次迁来的移民。

    好在如何安置移民早就已经有了计划,只要按照计划来倒也不难。

    更何况李恽还提前从鄯州调来了一批懂得屯垦的小吏。

    这些移民并没有被安置在灵州,而是大部分安置在了丰州和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地区。

    也就是河套地区,这一片地区也是朔方节度使管辖下土地最肥沃的地区。

    只是因为长期战乱,导致人口稀少。

    在李恽的计划中,未来朔方节度使的首府他也有意迁往丰州。

    因为丰州不止土地肥沃,而且距离不远就是后世的白云鄂博。

    不但如此,首府设在丰州不管是出击回纥、突厥还是未来出兵河东、河北都方便许多。

    就在李恽忙着安置移民之时,拔野也按照约定带着自己部落前来归附。

    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回纥部落,人数达到了近两千余人。

    按照约定这些回纥将放弃自己回纥人的身份,成为大唐的牧民,为大唐牧养战马。

    李恽也没有食言,当即赐姓名于拔野。

从此以后拔野就改名为李野,并成为了李恽的亲卫队正。

    他带来的族人,也会被安置在河套马场和灵州马场。

    随后李恽又安排高适给这些原回纥人落籍。

    落籍之后,他们在对外的时候,就都是汉人了。

    忙完这些,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趁着还有时间,李恽又下令各地修缮水利设施。

    国之大事唯耕战最不可疏忽,这是华夏人人皆知的道理。

    只有努力耕种才能吃饱饭,才有精力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而耕种又最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怎么来,当然要靠手中的刀剑。

    没有强大的军队,再富有也会被人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这是从五胡乱华之后几百年的时间中汉人得到的最大教训。

    完成冬小麦的播种之后,今年的第一场雪也下了下来。

    看着窗外的雪花,李恽心情不错,他对一旁的李白道:“瑞雪兆丰年啊,太白兄可有佳作!”

    在李白的多次请求下,如今李白也入了李恽幕府为参军,专门负责文宣工作。

    经过这么些年李白也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参军这个职务还是比较满意的。

    听到李恽之言,李白笑了笑端起了桌上的酒杯。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果然是好诗啊……还得是太白兄啊!”

李恽出言赞叹。

    “太白兄之诗才,当真是绝世无双啊!”

    高适也同样出言赞叹。

    李白笑着摆了摆手,“诗词不过是小道尔,二郎与达夫所行的方是大道!”

    几人谈论了一番,李恽这才转入正题。

    “以太白兄之才仅仅为一参军太过屈才了,某有一事还想请太白兄助我!”

    李恽说完对着李白郑重的行了一礼。

    李白此时也收敛了笑容郑重回礼,“不知节帅有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