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再回长安(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前些年大唐的这块蛋糕还在一直做大,因此矛盾还能被隐藏在背后,各方势力还能维持一个基本友好的状态。

    但蛋糕不可能无限做大,如今只能分蛋糕,如此这矛盾就难以掩盖了。

    不过此时河北豪强还在犹豫之中,因为大唐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尤其是唐蕃战争的胜利更是让大唐处于举世无敌的状态。

    这也让河北豪强出现了一些动摇,其实不止是河北豪强,就连安禄山自己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野心。

    他如今想的更多的反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地位,甚至有了效法牛仙客,李适之入朝为相的心思。

    当然这就需要足够的军功,为此他在与一干亲信商议后,有了改变以往养寇自重的打算。

    并开始积极策划对契丹人的战争,欲一举击溃契丹。

    不过他的这些手段也被背后的金主所觉察,转而开始扶植契丹人。

    近段时间有不少和尚、行者乔装打扮前往塞外。

面向契丹的走私活动也是越来越多。

    ……

    因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因此李恽并未让所有人入城。

    只是带着赵广汉、王虎等二十多人入城,其余人则交给李宁安置在城外庄子上。

    这一次李恽没有走西面的金光门,而是走的北面的光化门。

    到了光化门外,得到消息的李白、李融,高适,还有信安郡王府的人早就在等着了。

    “太白兄,达夫兄、大郎……”

    看着三位好友,李恽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达夫兄怎么也回京了!”

    一番寒暄之后,李恽问出了心中疑惑。

    根据朝廷的邸报,高适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被提拔为剑南节度长史才对。

    高适叹息一声把原因道了出来。

    原来在对待南诏一事上高适与鲜于仲通发生了比较大的矛盾。

    鲜于仲通认为该犁庭扫穴,高适则认为当步步为营,一步步的压缩南诏的生存空间。

    应该说两个人其实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鲜于仲通更加在意皇帝李隆基的看法,以李隆基如今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不会支持高适。

    不过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步步为营自然更好。

    本身南诏的国力与大唐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征伐南诏最大的困难也不是南诏军,而是天气和自然坏境。

    对唐军最大的威胁其实是瘴气和瘟疫。

    历史上司马相如仅用了五千郡国兵就征服了后世云南加缅北地区,而诸葛亮征南中却用了四十万人,死伤更是超过三十万。

    是因为诸葛亮不如司马相如吗,其实并不是,关键问题就在于瘴气。

    历史上唐军征南诏皆是先大胜而后失败也是与诸葛亮一样,都是败于瘴气和瘟疫。

    “不知达夫兄有何打算?”

    “如今暂时赋闲在家……”

    李恽思忖片刻道:“如今朔方还缺一名长史,不知达夫兄可愿助小弟一臂之力……”

    “固所愿,不敢请尔!”高适闻言当即答应下来。

    “有达夫兄相助,小弟可高枕无忧了……”

    “哈哈哈!”

    李白、李融几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进城之后,李恽与几人约好第二日一起欢聚痛饮。

    随后李恽带着人前往兵部报备,如今兵部尚书之职仍然由李适之兼任。

    以两家的关系自然一切畅通无阻,不过两刻钟时间就走完了流程。

    从兵部出来,李恽就跟着下人回府,不过因为李恽如今已经被封为常山郡公,因此自然也是回自己的郡公府。

    不久李恽一行已然回到了位于平康坊的郡公府。

与信安郡王府相比,李恽的郡公府除了面积之外与别家可就差远了。

    整个郡公府不过就皇帝赏赐的十几名侍女,另外就是从信安郡王府划拨的二十多名下人。

    不过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不管是杨盈还是李恽都更满意完全属于自己的郡公府。

    李恽抵达府门外时,府中门已然大开。

    妻子杨盈,良妾苏慧卿带着府中下人已然等候在府门外。

    李恽不禁感觉心头一暖,直接从马上跳了下来。

    妻子杨盈,良妾苏慧卿还有另外一名女子已然郑重一拜。

    “见过郎君,请郎君卸甲!”

    李恽回拜,“有劳夫人!”

    在苏慧卿与另外一名女子的帮助下,很快完成卸甲的仪式。

    入府之后,下人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李恽面前。

    这两个孩子自然就是李恽与杨盈与苏慧卿生的孩子。

    两个孩子一个刚刚一岁多一点点,一个两岁多,见了李恽都是奶声奶气的拜道:“孩儿拜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