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他恭敬的叫道: 阁老!(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不过,十年未见,一个是小举子,一个已然入阁,差距实在太大。

    甚至,他当时呈递拜帖的时候,都不指望能被接见。

    如今,阁老亲切的态度,让他心里安稳不少。

    谈及江南的事情,王昂便慢慢健谈起来。

    曾经的扬州楚氏,扬州郡望,在出了楚鸿这个内阁大学士以后,刹那间就化为江南大族。

    曾经的楚氏,有钱财、有底蕴、但不敢扩张,也不敢大肆发展,如今一切应有尽有,发展极其顺利。

    扬州楚氏好起来,其余三大家族坚定的支持簇拥,也能喝到不少汤水,也长膘不少。

    楚鸿很喜欢谈论江南的事情,也喜欢听江南的事情。

    十年的时光,自从他进士及第,除了江南为官的那段时间,甚至都没有回过扬州。

当年是为了打拼,不想回去。

    如今是为了天下,为了两京一十三省,没有时间回去。

    从汴京到扬州,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要是休憩一段时间,那就是将近两个月。

    这只是阁老的两个月,但天下黎民何其之多,那就是每个人的两个月。

    阁老,欠不起!王昂是个懂事的人,当理解了楚鸿的思乡情,当即去往住所取了一斤扬州沃土送与阁老。

    楚鸿也相当满意,不愧是【江南七子】。

    这场谈论,谁都没提科考的事情。

    在亲自送走两人的时候,楚鸿隐晦许诺了两人,让他们好好科考。

    同时,楚鸿又隐晦的让两人告知扬州举子,多看多想时政,多想想新帝和太后的事情。

    唯一的提示,楚阁老是皇帝的外甥!除此以外,其他的也没再说什么。

    同为扬州出身,要是换在别的几届,楚鸿高低得扬州进士满天下但这次不行,这次是第一届,公平相当的必要。

    在维持大幅度公平的情况下,关系户不能太多。

    是的,哪怕是阁老当主考官,也有关系户。

    当然,有些也是楚鸿的关系户。

    楚鸿也从来不忌讳走关系的事情。

    何谓门生故吏?

    业师无疑能吸纳大部分进士的归属,可仅仅靠着业师一个名头,你就想让人家忠心耿耿?不可能啊!

    他是阁老,但他也得维持权势,也得有自己人。

走关系这种事情,注定无法避免。

    楚鸿自认相当讲良心!本次科考,预计三百八十一名进士,仅有四十三个名额内定。

    且这些内定的名额无一不是二甲末和三甲。

    于国,一甲和二甲前列才是国之大才,为国举才的目的自然达成。

    于举子,三百三十多个真正凭借实力去争的名额,相比于其他的春闱,关系户的比列真的相当小。

    这种科考,也是相当公平。

    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楚鸿能做的,无非也就是让寒门子弟多那么一点机会。

    要说不存在半点走关系的,那完全不可能,哪怕皇帝主持科考也一样。

    够良心了!

    楚鸿甚至敢说,这届科考绝对是大周科举前三公平的。

    前两名,一个是大周朝第一届科考。

    嗯.第二不知道是谁。

    毕竟,大周太宗烛光斧影,太宗的第一次科考绝对倾向于内定,不是公平的。

    往后,文官集团成型,公平自然就更少。

    如今,赵宗全登基,已然是大周朝的第五位帝王。

    这种情况下,这种程度的公平,已然相当罕见。

    等张周和王昂走后,楚鸿慢慢算起账来。

四十三个名额,韩系有八个内定,太后党六个内定,其余几大派系一方分三四个。

    为了分化武将,武将转文的得给一点机会,这里也得分走三四个,余下的到楚鸿手里的也就五六七八个。

    这个数量,少!

    不过,考虑到这是新帝的第一届恩科,这个数量也不奇怪。

    楚鸿的几个名额,张周和王昂估计会占一个。

    王昂估计本身就有考上的本事,到时候看他要不要被捞就行。

    反正,不让人落榜就行。

    当年,为了让表哥有个职务,陕西布政使出了点小力气。

    虽然被帮忙的人如今成了桓王,但楚鸿是个讲究人。

    陕西布政使前段时间带了小儿子来找了自己,没找桓王的人情反而是来找自己的人情,说明布政使是想让小孙子偏向于自己这一边,他自然不会将人推远,这个位置肯定是得给人家。

    那布政使的孙子是个聪明的,将来从政,估计也不会比他父亲差。

    值得培养。

    刑部尚书章宇前几天带了章衡、章惇来拜见过楚鸿。

    这对叔侄都是有本事上榜的,适当扶持就行,倒也不浪费名额。

    其他几个位置,扬州本家留一两个,杭州家族私塾那边留两三个.这加减法是真难算,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