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宋应星:我与《天工开物》的不解之缘(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话说大明万历年间,有这么一位骚年,嘿嘿就是我,姓宋,名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士。我呢,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喜欢搞点小实验,动动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手艺人”。不过在那个年代,手艺人可不如读书人吃香,但咱乐意,谁叫咱是个爱折腾的读书人呢?

    要说我这辈子最头疼的事儿,莫过于科举考试了。别人都是“头悬梁,锥刺股”,我呢,是“头悬梁,手玩泥”。为啥?因为我对那四书五经啊,总是提不起兴趣,倒是对农田里的稻谷怎么长,铁匠铺的锤子怎么敲,那是兴趣盎然。结果呢,科举考了几次,愣是没考上,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偏科生”。落榜了,心里那个郁闷啊,但咱不落志。我想,既然科举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走自己的路,写本书,写写我见过的、玩过的、想过的东西。于是乎,《天工开物》就这么诞生了。这本书啊,简直就是我的“奇葩”人生写照,里面记录了农业、手工业的各种技术和趣事,连我自己读起来都觉得乐呵。

    你知道吗?种田这事儿,里头学问大了去了。我在《天工开物》里就写了不少种田的诀窍,比如怎么选种子,怎么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我还喜欢串门子,跟农民伯伯们聊天,听他们讲种田的趣事,什么牛跑了、田鼠成精了,我都记下来,堪称农业界的“八卦王”。除了种田,我还对工匠们的手艺特别感兴趣。铁匠铺、木匠坊、织布机,哪儿我都去,还假装自己是行家,其实就是个好奇的“间谍”。我在《天工开物》里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技术,从制陶到造船,无所不包。那些工匠们啊,一开始还防着我,后来发现我只是个爱记录的逗比,也就乐意跟我分享他们的秘密了。

    《天工开物》一出,嘿,我这算是在文人墨客之间小火了一把。他们都说,这书写得接地气,既有趣又有料。我呢,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网红”,虽然没现在的网红那么能赚钱,但至少有人认识我了,也算是一种成就吧。最让我得意的是,《天工开物》还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点赞。据说他老人家看了我的书,龙颜大悦,觉得我是个有才之人,虽然没有直接给我升官发财,但这也算是一种“官方认证”了,我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晚年的时候,我回到了家乡,过上了“老地主”的生活。啥也不干,就种种地,写写书,偶尔还会被乡亲们请去讲讲我的那些“奇葩”经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吧,自由自在,乐在其中。如今回首往事,我这一生啊,虽然没能成为什么大官大儒,但我也知足了。我写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让后人知道,明朝有个爱折腾的读书人,叫宋应星。这就够了,不是吗?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