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矛盾之辩(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baikecu.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不是,我质疑先帝什么了?”杨泰有点迷糊。

    “你不是说我朝推行的租庸调制度有问题吗?这不是质疑先帝推行的政策这是什么?”黄烈义正言辞地质问道。

    杨泰闻言都被气笑了,“老头,你是不是耳朵有毛病?我何时说过我质疑先帝推行的制度了?我只是说租庸调里面有一点不妥之处。”

    “何来的不妥之处?武朝租庸调自实行之始,于民有利,于国更有利,岂容你在这里质疑。”黄烈质问道。

    杨泰冷哼一声:“你说得这么好,那我问你,为何现在国库会空虚?连三十万两都拿不出来?”

    黄烈悲愤道:“那是因为我朝去岁先是经历了灾荒,后又逢战事,才导致国库一下子入不敷出。”

    赵勋没有出言打断,而是想看下杨泰会怎么回答。

    尤记得去岁在小酒馆,杨泰曾经说过武朝的律法不健全,如今又说武朝的赋税制度有瑕疵,因此赵勋想看看杨泰对此有何见解。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要是我朝国库充盈,怎么会被一场战事,一两次自然灾害就拖垮了?”杨泰反问道。

    “黄口小儿,无知至极!”黄烈怒骂一声。

“我去,你个老帮菜,竟然骂我,你说我无知,好啊!今天我就和你好好掰扯掰扯,看谁无知。”杨泰卷起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干架的架势。

    “注意朝仪,不得放肆!”

    殿御史皱眉提醒道。

    杨泰和黄烈相顾冷哼一声。

    杨泰接着说道:“每一项政策出台都是根据当时当事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制定出来的,后期随着矛盾的转移,政策就需要随之做出改变。”

    “武朝建国初期,由于长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田多人少,租庸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保障国家税收的情况下,与民让利,恢复民生;然而随着武朝逐渐走向稳定繁荣,武朝人口大增,但是田地的数量是一定的,我想这点户部应该有确切的数字记录吧?”

    高云海看向杨泰,没有回答,但是已经收起了轻视之心。

    杨泰的一番话深入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听明白了,对于杨泰,百官心中各有看法。

    “故此,我认为租庸调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这不是否定租庸调,也不是质疑,而是随着时代变迁,矛盾的转移,所做出的转变。”

    “满嘴胡言……”黄烈厉声呵斥,只是话没有说完便被赵勋打断了。

    “闭嘴,杨泰你继续说下去,你认为该如何转变?”

    赵勋突然打断黄烈,并直接喊杨泰的名字,而非官名,这让百官心中忍不住有了一些猜测。

    尤其是今日长宁县伯杨泰突然就出现在了朝堂上,还说出来这么一番话,是不是皇上私下授意的呢?

    大家都知道杨泰前期在长安所扮演的角色,他就是皇上在民间一手扶植起来的旗帜,是用来凝聚寒门子弟,向士族发动冲锋的急先锋。